千里家访暖人心 家校共育促成长——我校赴新疆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家访暨家长见面会活动和校友慰问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拓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渠道,做好我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以生动实践提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整体效果和质量,6月27日至7月3日,我校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陈雯、后勤管理处副处长张同心、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婷、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孟延新、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冬梅及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木尼拉·阿吾巴克等共6名教师组成暑期家访工作组赴新疆开展家访、家长见面会和校友慰问工作。

此次暑期家访工作组分别赴喀什地区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英吉沙县等地7位学生家庭开展实地走访慰问和家访调研活动。家访工作组代表学校对被访学生及其家人表达了亲切的慰问,深入了解学生家庭基本情况、主要经济来源、生活状况、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向家长介绍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帮扶机制、资助、就业相关政策,逐一悉心解答家长关心关注的问题,并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家长们见到远赴千里来看望孩子的老师们激动不已。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学生努尔艾力的家长看到家访工作组一行人下乡进村到家里倾心交谈,感动地表示:没想到老师们千里迢迢跑这么远来进行家访,感谢学校给予孩子的爱和关心,真的很感动……。数理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艾孜热提艾力的爷爷奶奶在聆听学校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木尼拉老师介绍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及综合表现后,数次哽咽,感动地说道:“孩子的成长一直离不开国家、社会及学校对我们的关心和帮扶,我们一定会继续引导和督促他的学习生活,希望他能顺利毕业,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穆尼拉的爷爷深情地说道:“感谢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心和扶持,感谢学校对孩子的重视,能够不辞辛劳不远千里来访新疆,让我们对上海、对学校及孩子的学习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信孩子在学校能接受到很好的教育。”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学生艾克热木表示将不辜负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个人力量。

在每一个学生家里,家访工作组都深深感受到了少数民族家庭的淳朴、热情和善良,在详细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学业情况之后,家访工作组的老师们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一起探讨如何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未来就业中的实际困难,对症下药,希望孩子能珍惜在上海电力大学就读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

7月1日,家访工作组来到乌鲁木齐慰问了2013届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于冬梅。交流中,于冬梅简要汇报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生活情况,表达了对母校长期培养和关怀的感激之情,并表示将扎根新疆、建设新疆。周婷鼓励她继续发扬上电人精神,发挥专业所长,希望她不论有成功的喜悦还是有发展的困惑,都要第一时间与母校和老师们交流,学校会一如既往地关心校友的成长和发展。 

7月2日,家访工作组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学校新疆籍学生家长见面会,来自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吐鲁番地区的19位家长代表及学生代表参加,同时学校还邀请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2023届校友代表、已经签约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的丁赛赛参加活动。会上播放了展现学校风貌的宣传视频及学生校园生活集锦,使家长们对学校和学生在校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陈雯代表学校对参会家长表达诚挚谢意,感谢家长们对学校的信任以及为培养学生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并介绍了学校情况及我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特色做法。孟延新、周冬梅就各学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举措、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随后,2023届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校友代表丁赛赛就个人在校学习和生活、个人成长与探索及就业工作经历等方面进行分享。她提到,除了学习方面,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活动锻炼对个人成长及就业能力提升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与会教师代表和学生及家长以分组座谈的方式进行了详细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并围绕学业规划、就业指导、行为规范养成等方面进行交流,将学校与老师的关爱送到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参会家长纷纷表达对学校的感谢,表示今后将继续与学校加强沟通,共同实现孩子成长成才的心愿。 

从上海到喀什再到乌鲁木齐,跨越千里之行的家访、家长见面会活动虽然只有短短数天,但进一步拉近了学校、家长、学生的距离,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无缝对接的重要举措,再次体现了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后,学校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拓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服务管理工作思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指导,在亲切关怀民族学生的同时持续为少数民族学生解难题、办实事,促进民族团结,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质量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学生工作部(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