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下午,我校文科学部与中共国家电投党校上海电力分校(以下简称“上电党校”)于临港校区联合举办“党建领航促融合,文科赋能育英才”主题党建联建活动。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建明,文科学部党委书记刘洁荣,上电党校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叶志坚,副校长、工会主席赵静,以及双方党员代表出席。

实地观摩与视频学习:筑牢能源认知的“基石”
活动伊始,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我校智慧能源微电网系统、全球首台Model Y 3D解构示教平台。通过讲解员的生动介绍,与会者直观感受到能源电力技术的前沿进展,如微电网的优化运行与可再生能源集成应用,为后续研讨奠定了实践基础。与会人员还观看了学习视频《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稳定供应》《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深化对能源安全与国家战略的理解。


主旨交流与思想碰撞:激活文科赋能的“引擎”
在研讨环节,MTI教育中心主任余樟亚以“外语+能源”特色阐述翻译人才培养路径,提出通过构建能源电力翻译课程体系、引入AI辅助翻译技术,并依托双导师制将摩洛哥光伏电站等真实项目融入教学,助力学生实现学用衔接。赵静在分享中指出,上电党校构建了覆盖政治理论、技术技能等领域的课程体系。她特别介绍党校依托智慧教室和仿真实训基地开展场景化实训,并举办技能竞赛促进交流成长。在服务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注重将党性教育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希望与文科学部共同定制化语言培训与跨文化实践提升人才实战能力,为能源电力行业输送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自由交流环节,与会人员深入探讨了能源电力行业治理现代化和文科赋能的人才培养路径。上电党校组织人事部主任朱虹指出,当前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面临专业与外语脱节的核心痛点,期待通过共建弥补人才短板。她强调文科学部的文学、艺术师资将为能源电力事业注入人文活力。人文教工党支部书记杜丹提出文科赋能具体路径:将能源知识融入思政课堂培育能源报国情怀,将电力文化融入实践教学增强责任感,推动人文与能源的深度融合。
签约共建与战略引领:绘就协同育人的“蓝图”
在共建签约环节,刘洁荣与叶志坚代表双方签署党建共建协议。未来,双方将围绕组织共建、文化共建、人才共育、项目合作四方面内容,协同推进能源电力领域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党建深度融合。

刘洁荣在讲话中指明了未来的合作方向:一是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对接能源电力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二是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推动合作项目落地见效;三是强化党建引领,实现资源共享与人才共育的深度融合。叶志坚在总结讲话中阐述了校企协同发展的战略路径,将依托文科学部的文学艺术师资优势,创新党性教育形式,通过红色文化与电力文化融合、理论教学与艺术表达结合等方式丰富党日活动载体,并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通过共建基地、定制方案等举措提升党建质量,为能源电力事业发展提供支撑。
本次联建活动作为文科学部揭牌仪式系列活动之一,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不仅强化了党建与业务的有机衔接,还凸显了文科教育在能源电力人才培养中的支撑作用,为校企协同育人开辟了新路径。未来,双方将以党组织为纽带,持续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共筑能源电力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地。
文科学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