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校友导师“精准滴灌”,助力学生职业成长

近期,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立足学生成长实际,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职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开展多期校友职业成长导师进校活动。活动聚焦大二至大四这一职业规划关键阶段,围绕学业基础夯实、求职实战准备、行业认知深化、软技能提升等核心需求,通过校友导师的专业指导,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职业发展支持。

大二“专业启航”:夯实学业根基,培育专业认同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卷烟厂三空机长葛婷走进2024013班,与大二学生交流。她结合自身大学生活与职场经历,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特点,围绕“大二学业规划”和“专业能力培养”分享经验。她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实验室开放日、学科讲座、科研竞赛等活动,在实践中拓宽视野,逐步建立对电力行业的整体认知与专业认同。她强调,“大二是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学好基础课、多参与实践,未来的职业道路才会更从容。”

大三“职业定向”:锚定行业需求,明确发展方向

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运行部副值长沈勇杰在2023011班校友职业成长导师见面会上,为大三学生答疑解惑。面对学生高频提出的“专业就业方向如何选择”“企业招聘本科生更看重哪些能力”等问题,他以电力行业需求为切入点,剖析了技术研发、项目管理等不同职业方向的能力要求。他指出,当前电力行业竞争激烈,亟需具备多领域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他提醒同学们,要先扎实掌握本专业核心知识、筑牢学业根基,再利用课余时间拓展多元技能,以更好地适配行业需求,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求职“实战筹备”:聚焦实操要点,提升求职效能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高旭,凭借机械专业背景和人力资源工作经验,从用人视角分享见解。她指出,在招聘收缩期,用人单位除看重学历背景与主干课程成绩外,更关注候选人在表达、协作、执行与自我驱动等方面的稳定表现。她建议学生择业时综合考量城市支出、通勤时长、住房压力与岗位成长路径进行“性价比”评估。同时强调实习要“能转正、看匹配、走校友”,优先选择周期较长、与正式岗位衔接紧密的机会。“这些经验让我对求职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一名大四学生感慨道。

软技能“长期赋能期”:关注发展,强化职场核心竞争力

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鲁传龙围绕“软技能:职场与个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开展主题讲座,提出“三层软技能模型”:内核驱动层注重自驱力与专注力;核心处理层包含学习力与坚韧力;外显沟通层涵盖沟通力与情商。他强调,“硬技能决定你能否进入企业,软技能决定你能走多远”。此外,鲁传龙为所联系的202301J班布置考研调研任务,并开展多次调研任务交流检查,强调“调研不是终点,而是行动起点”,引导学生从“是否考研”的纠结转向“如何规划职业路径”的务实思考。

后续,学院将持续整合校友导师资源,助力更多学生在关键决策阶段获得精准支持,为培养电力行业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高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