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要求,响应上海“高等教育重服务强贡献计划”部署,我校在暑期全力推进综合改革方案编制,以“暑期不断线、攻坚不松劲”的实干姿态取得阶段性进展,为学校“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学校高位统筹改革布局,成立由党委书记宋来、校长顾春华“双挂帅”,副校长符杨任常务副组长的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下设挂靠发展规划处的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以下简称“综改办”),并组建分管校领导督导的专项编制小组。7月,学校印发《上海电力大学关于实施上海高等教育重服务强贡献计划编制学校深化综合改革方案的实施方案》,明确综改方案由1个总方案与4个人才培养领域专项方案构成,覆盖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调整、培养模式改革、科研创新服务、人事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改革等关键领域,直指学校长远发展核心需求。
暑期改革推进过程中,校领导班子全程掌舵领航。宋来、顾春华作为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多次深度参与办学定位论证与综合改革方案讨论,听取综改办工作汇报并提出明确要求。宋来强调,全校需深刻认识此次综改方案编制的重要性,牢牢把握“三个核心”:一是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坚守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动课程思政与能源电力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落实“为产育人”目标,紧扣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构建能源电力基因全渗透、校企双元协同全过程的人才培养体系,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精准适配;二是以科研创新服务能力提升为重点,践行“以产定研,为科服务”理念,主动对接国家“双碳”目标与上海新能源产业布局,推进有组织科研,联合国网、南网等头部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中心与平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行业的实际效能,打造“产业-科研-育人”全链条;三是以人事制度改革为支撑,建立“产教融合、分类评价”机制,把行业服务经历、产教融合成效纳入教师评价指标,激发教职工改革积极性。同时,他要求建立行业产业需求跟踪监测与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内部治理体系建设与数智化赋能改革,推动改革目标分步分层落地。
顾春华提出“四个强化”:一是强化方案系统性,打破学院壁垒,推进学科专业交叉建设,构建“大能源电力”体系;二是强化创新实践育人,联合企业升级实践平台,引入企业项目,提升学生实践课时占比;三是强化科研反哺育人,要求科研团队开发项目式课程,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四是强化资源保障,优化经费结构,优先保障改革重点领域。他指出要针对校企协同不足等痛点成立攻坚组,确保改革实效。
符杨统筹综改办日常工作,严格贯彻领导小组部署,协调解决跨部门改革难题;党委副书记仰颐,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克勇,副校长杨宁和张波以及总会计师张川分别分工指导专项方案编制工作,从学科调整、课程改革到科研组织、内部治理、资源配置,逐一细化举措、完善方案内容,形成改革合力。
各部门与学院协同发力,行业专家深度赋能,为改革注入多元力量。综改办坚持“开门搞改革”,联合组织部、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处、能源电力科创中心、人事处等职能部门,系统梳理改革问题、研究提出应对对策;电气工程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等教学单位参与各领域人才培养改革方案编制,并通过调研座谈积极建言,将基层教学科研一线声音融入方案设计;学校还邀请校外教育领域专家与行业企业资深人士参与方案论证,确保方案既贴合校情实际,又具备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参与改革各方打破常规休假安排,建立“线上+线下”联动工作机制,密集召开20余次专题会议,跨部门协同攻坚重点难点问题,以“全员参与、协同攻坚”的工作格局保障方案科学性与民主性。
经过暑期集中攻坚,学校综合改革取得关键进展。7月上旬,学校完成办学定位论证,明确“扎根上海、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建成能源电力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并获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以下简称“两委”)认可,成为综改方案与“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目前,综改总方案及4个领域专项方案已初步成型,为后续改革落地明确方向路径。
下一阶段,学校将在“两委”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综改方案,稳步推进改革任务落地见效,锚定“能源电力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持续夯实办学根基,激发内生动力,为支撑国家新型能源体系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综改办 发展规划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