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 共筑储能人才新高地——能机学院赴兰钧新能源洽谈储能应用型本科试点协同育人

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对储能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应用型本科建设与产学研深度融合,5月15日,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潘卫国、院长朱群志、副院长仇中柱及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骨干教师吴江、闫霆一行赴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钧新能源”)开展生产实习专项合作洽谈。双方围绕产学研基地共建、储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等议题达成共识,标志着校企协同育人迈入新阶段。

会上,朱群志系统介绍学院学科布局与人才培养改革进展。他强调,学院作为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改革试点单位,正着力构建“厚基础、强应用、重创新”的储能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对接新能源产业技术升级需求。此次与兰钧新能源合作,旨在整合企业尖端技术资源与高校科研教学优势,共同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标杆。

兰钧新能源人力资源部章勇详细阐述企业战略布局、人才和技术需求。他指出,作为青山实业旗下储能领域核心企业,兰钧新能源专注锂离子电池研发与制造,行业高速扩张亟须兼具理论素养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期待通过“双导师制”、实习实训基地共建等方式,缩短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距离。

双方在交流中表示将共建产学研实践基地,构建“双链融合”新生态。依托兰钧新能源嘉善制造基地,合作双方将联合建设覆盖“材料-电芯-系统”全链条的实训平台和产学研践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从实验室研发到产线调试的实战场景;整合企业工程案例与学院理论课程,基于生产实践开发现场特色的培训课程,企业技术人员结合生产现场为学生开设储能电池检测及生产工艺流程课程。

潘卫国感谢兰钧新能源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持,表示学院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新型能源体系构建输送更多高水平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闫霆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