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领谋发展 创新赋能启新程——高效低碳发电与清洁能源利用创新团队召开学习研讨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推进团队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3月25日,我校高效低碳发电与清洁能源利用创新团队通过线上平台召开月度工作会议。团队负责人潘卫国教授主持会议,全体成员围绕政策学习、管理办法解读、中期评估进展及学术交流等内容展开深入学习讨论。

会上,创新团队秘书吴韶飞特聘副教授聚焦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重点围绕“新质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降碳减污协同增效”三大关键词,结合能源电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团队科研方向的政策契合点。他指出,国家对新能源、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等领域的部署为团队在低碳发电和清洁能源利用等领域提供了新机遇,可以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协同,推动科研成果产出。

潘卫国教授详细介绍学校新修订的《创新团队管理办法》,强调团队需对标管理办法,优化科研成果布局,争取在关键领域实现技术和成果的突破。同时,通报团队中期评估以来的科研工作进展情况,介绍团队成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指出未来半年的努力方向。

在学术交流环节,四个子团队代表分别围绕研究方向汇报最新研究成果。子团队一的郭瑞堂教授围绕火电厂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展示了采用催化剂改性、Z型异质结构建及全光谱利用等光催化还原技术的研究成果,为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子团队二的张涛副教授聚焦硅基能源,分享轻质柔性光伏技术、高温金属相变储能及太阳能氢能耦合等研究进展,提出光伏/光热+对象的协同发展模式。子团队三的任洪波教授以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长期规划为核心,结合碳市场机制,探讨多能互补、动态优化及政策协同等关键技术,为城市低碳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子团队四的赵慧荣副教授针对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提出碳能流智能管控技术框架,并展示了虚拟电厂、高耗能企业能流优化等平台开发成果,推动能源系统数字化升级。

潘卫国教授在总结中强调,团队需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和团队协作,围绕团队建设方向,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应用。他希望全体成员凝心聚力、主动作为,以高水平成果支撑高水平团队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能源电力行业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能机学院 张鸿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