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电师生热切关注全国两会热议政府工作报告①

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上海电力大学师生热切关注两会动态,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收听收看两会盛况,认真学习两会精神,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和热点话题。师生们纷纷表示,要将学习贯彻两会精神落到实处,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奋力谱写能源电力特色高水平大学崭新篇章,为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上电智慧和力量。

校党委书记李明福:

全国两会的召开深化了对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部署,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高校高质量发展明确了行动纲领,为做好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指明了路径方向。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的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上海电力大学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全国两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强大动力,主动站在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高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校能源电力特色优势,更好地服务国家“双碳”目标、能源电力行业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上电力量,在教育强国建设的道路上谱写新篇章。

自动化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莉:

全国两会围绕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我们必须将两会精神与学院发展深度融合,筑牢高质量发展政治根基。在学科建设中融入“红色基因”,在课程思政中深化“科技报国”,结合学科特色挖掘“卡脖子”技术攻关中的思政元素,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同时依托“党员先锋岗”等载体,激励教师在科研团队、校企合作项目中发挥模范作用,主动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转化为科研攻关方向,形成“党建+科研”双轮驱动模式,推动学院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社会服务等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江友华: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使其成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日常教学中,我将积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采用项目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智慧。此外,我也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数理学院副教授李渊华:

全国两会让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深切期望。一系列政策支持“再加码”,旨在推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发展。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依托能源电力特色,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整合物理和数学学科,全力攻关新型光伏材料和光量子计算集成芯片高效耦合的物理难题,致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为科技创新提供新的平台。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和教师,我将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服务好行业需求,为国家科技发展和学校物理学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栋: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必须紧密结合教学科研工作实际,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理论自觉、更实的行动举措,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转化。两会精神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时代课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共同富裕”新目标、“科技自立自强”新战略,都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空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些时代课题,深入开展理论研究。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把两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教学科研工作的强大动力。

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王卲萱:

学习两会报告让我深刻意识到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性。两会精神将指引我聚焦学生成长,深耕就业重点工作,引导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同时,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等议题,也引导我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业成绩,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和成长需求问题解决成效,让学生在校园里能够安全、快乐的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努力为学生创造公平、优质的教育环境。

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生单杰:

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制度体系,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等工作部署,让我深受启发。作为专注于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运行和电力市场研究的博士生,我意识到科学研究要以国家发展为导向,在今后学术道路上,我既要埋头钻研技术,更要让成果落地生根,转化为推动电气工程发展的动力,服务国家发展。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生庞亦麟: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我校作为能源电力特色高校,发挥学科专长,既做到着眼保障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又不忘教育创新改革和多元人才培养。在上海电力大学的求学中,我要不断夯实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练就过硬的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努力将自身科研成果服务于国家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王秋雨:

两会报告聚焦经济、科技、民生等多个领域,展现了我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蓬勃面貌,这与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趋势紧密相连。在当下AI赋能的热潮中,计算机技术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作为计科学子,我将以此为方向,扎实掌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等专业知识,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前沿项目实践,提升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努力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计算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