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3月5日在北京开幕。我校师生热切关注全国两会的召开,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介主动了解两会动态,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校党委书记李明福:2024年全国两会,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这为本次全国两会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全面,制定目标科学精准,部署工作清晰明确,是一个求真务实、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报告。报告就“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进行重点部署,强调“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能源电力领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为能源电力高校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学校党委将深研、细学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党对学校全面领导,更加主动服务国家地方战略需求和能源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化学科专业平台建设,推动学科、平台、团队一体化发展,全要素提升办学质量,系统提升办学能力,服务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上电贡献。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和兴: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干货满满、人民信心满满。报告中“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等重要表述,令人振奋。当前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国民经济转型发展的历史性交汇,国家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理论和技术基础,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校必须抓住机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市委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紧密结合“两会”报告,对接“双碳”战略,紧扣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围绕“六新”理念,认真研究、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科专业能级,凝炼“海上风电”“受端城市电网”等重点学科领域,发挥“新能源+微电网”优势助力临港新片区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等,加快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重大科技攻关,提升服务国家能源电力事业和上海及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深耕高质量“一带一路”能源电力人才培养体系,高效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使学校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努力建设能源电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立足行业特色,彰显学校优势,砥砺前行,奋力拼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建明: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和科技工作的回顾和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和科技创新事业的高度重视,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高等教育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点,是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不断推动党的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为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教务处处长杨宁: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作出部署安排,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强人才、数据两大基础生产新要素培育,而高等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中心,要承担起培养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对于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抓住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大机遇和新起点,贯彻学校党委的“六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本科人才培养转型发展。以学科为龙头,注重交叉融合,打造“大能源电力”人才培养新体系;深入推进“双碳”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新布局;强化产教融合,形成培养新动力;建设交叉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新平台;探索微专业,交叉试点等人才培养新模式。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陶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高举旗帜、凝心聚力的高质量报告。它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的重大成就,也系统谋划并阐明了2024年政府施政方略,让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实践路径更加清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未来产业等新要求为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高等教育更要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抓好贯彻落实。环化学院的相关学科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有用武之地,在氢能、新材料等新兴赛道也有一定研究基础。后续学院党委将会结合广大师生的学习与研究方向,开展更加深入的学习与研讨,在不断强化使命担当中带领大家蓄力前进,共同书写“热辣滚烫”的奋斗新篇章。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崔昊杨:随着今年两会各项议程陆续展开,两会热词金句频出,我深刻感受到了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人工智能+、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等等,无不彰显着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两会为我们高校教师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指明方向,我们要勇担使命、奋力前行,努力培养既具有创新力和实践能力、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一流人才,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为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教师,我们也要紧跟时代,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快速推进中,勇攀科技高峰,探索新兴技术,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智慧和力量。
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浦东区委电力支社主委、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晓华: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2024年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继续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优势。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民主党派人士,我会深刻学习领会两会报告内容,立足本职工作,把报告精神和本职工作相结合,沿着党和国家需要的方向,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晓波:2024年全国两会开幕,通过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深刻感受到国家在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的正确性。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勇担教育强国建设的新使命,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新时代青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顽强拼搏进取,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婷: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仍是重点,持续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依然是美丽中国建设在2024年的重点工作。报告明确要求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为能源专业的高校教师,深入推进技术攻关和努力落实高质量人才培养,让这两者齐头并进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在人才培养上,我们既要立足高校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总体目标,培养会思考、能创新、高素质的青年大学生,同时又要坚持不懈地做好对青年学生“能源情怀”的培养,输送一批批扎根能源行业、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的骨干力量。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的生命线,这也是赋予高校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要求。
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赵耀:教育事业是国家富强之基,只有不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才能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应当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担当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责任。在科研中,始终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推进新兴能源产业发展,依托学校学科科研平台,以电力行业科学创新为己任;在教育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青年学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主动担负起时代重任,锤炼过硬本领,服务祖国人民,以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杨迎春:在深入学习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后,我对国家在能源领域提出的思路、目标和举措深感振奋和鼓舞。报告强调了能源转型的重要性,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符合全球战略利益的科学道路选择。报告中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一方面加强大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分布式能源发展和新型储能发展,同时提出仍然要发挥煤炭、煤电的兜底作用,体现了国家在战略推进中的理性和稳健,既着眼长远,又兼顾当下发展,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类技术、经济和社会问题,有待高校相关的科研工作者发挥出智力支持作用。作为一名上海电力大学的教师,也深感有义务有责任参与到国家战略中,立足能源电力行业,为国家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贡献一份力量。
数理学院辅导员杨雪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详实丰富,数据精准有力。报告中提到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作为一名毕业班辅导员,我深刻认识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关系到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关系到每名毕业生家庭的幸福。我将把两会精神融入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把新时代伟大成就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给他们听,引导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肩负时代使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也将以生为本,用耐心和热心解决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困难,积极探索拓展就业服务新路径;更会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硬道理”,精准匹配优质岗位资源送学生“上岸”,为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动化工程学院研究生杨诚心: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3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党和政府在保民生、稳就业、谋发展、促改革等方面下足了功夫,让我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新型能源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研究生党员,要树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意识,投身科技强国建设,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贡献。在今后的研究生活中,我将坚持用汗水浇灌希望的种子,靠奋斗创造美好的未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终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曹璐: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家安全教育”因受到广泛关注而成为十大热词之一。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我积极关注国家发展需要的核心技术,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勇于创新,敢于突破。通过学习两会报告,我认识到“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我深信数字化及科学技术创新将引领未来的创新驱动力,而政府也在大力支持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为我们青年学子提供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未来,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用实际行动和卓越成就贡献青春力量,助力中国网安事业发展。
外国语学院本科生赵玉洁:身为一名青年党员,我积极关注“两会”进展,各行各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充分体现了“为生民立命”的大局观和义利观,充分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彰显了当代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光辉。筑梦现代化,共绘新图景,正如李大钊先生曾说的那样“黄金时代,不在我们的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作为外语专业学生,我深知国际视野、民族文脉的重要性,我将以行促知,本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的宏大期待不断前行,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