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广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和把握,我校离退休党委、老教授协会于3月24日上午在杨浦校区行政中心9楼一号会议室,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讲活动。特邀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家宣讲团成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陶思亮教授作《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专题报告。离退休各党支部书记、委员,老教协会员、“校五老宣讲团”等成员出席聆听了专题报告。会议由离退休党委书记刘洁荣主持。
陶思亮教授从“现代性: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图景”“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文化基因: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精神密码”等方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由来、发展进程和本质要求。他从实践和理论两个维度详细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从何而来”,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从理念到理论的深化和拓展。他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并重点阐述了为什么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报告内容详实,案例丰富,旁征博引,引人深思。
与会人员聆听报告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退休老领导、老教授协会会长曹家麟教授谈到,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一定要增强“四个自信”,走对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掌握发展主动权,矢志不渝沿着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乘风破浪,高歌前行。
离退休党委委员龙根勇老师说,陶教授的报告有理论、有实践、有分析、有观点、有结论,听后加深了自己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的认识,同时进一步体会到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着教育现代化。作为高校退休老同志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记我们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为助力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
校“五老宣讲团”成员杨平教授表示,从毛泽东在新中国建设初期提出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科学文化现代化”,到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和“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带领中国人民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目标和努力方向。本次报告让我们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启迪我们对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的思考,将更有助于我们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而努力发挥自己的智慧和余热。
校“五老宣讲团”成员靳希教授表示听了报告很受启发,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我们高等学校来讲,首要任务是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接班人。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已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了我国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面临这一历史机遇与挑战,我校应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新型电力系统等方面加强一流拔尖人才的培养,努力实现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创新的突破,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退休第四党支部书记耿新民说,回顾历史,“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引领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顺利前行。
退休第七党支部书记沈国富听了报告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历史征程中,探索、积累、总结得出的正确的发展之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我们一定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同心协力,为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而努力奋斗。
校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成员高申行同学在感言中谈到,陶教授的报告让大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得到了由浅入深的认识。报告从党的人民性、领导力、保持战略定力等方面,举了许多鲜活的例子,横跨国际,聚焦全国,回顾过去,放眼当下,着手未来,对坚持党的领导做了具体阐述。作为青年学子,通过学习让自己的思想有了进一步提升,更对融入祖国繁荣发展的伟业中去施展才干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强劲的动力。
刘洁荣在总结时指出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本次报告会帮助大家进一步学习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理解新征程上的使命和任务,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希望老同志们加强学习,坚定信念,继续为助力新时代发展和学校事业进步发挥余热,贡献智慧。
报告会前,离退休党委副书记李晓梅热情接待了宣讲专家。
离退休党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