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培养新时代“光明使者”——大学书记校长谈国家战略人才培养

李和兴 上海电力大学校长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能源安全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

作为华东唯一的电力高校,上海电力大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紧扣“双碳”战略,着力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国际视野、创新意识的,既掌握电力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能为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积极作出贡献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国家能源革命和“双碳”战略,学校增设新能源专业,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职业规划课程等课程,打造“能源中国”课程,让思想“充电”、课堂“赋电”、实践“发电”、校友“供电”、交流“放电”,传递正能量,培养新时代“光明使者”。

坚持守正创新的育人理念。学校采取厚基础、强技能、促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强化学生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一是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包括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新校区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上海智能电网技术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新型电力系统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上海电力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新能源人才技术教育交流中心等;二是建立卓越班、菁英班和电子书院等,从工程型、创业型、研究型三方面,分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三是实施大学校园与国家大学科技园对接,向学生提供创业工作室和孵化基金,助推其创新创业。

坚持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学校坚持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的办学特色,创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研究生企业工作站、数字能源校企合作中心,实施企业冠名班、订单式培养等,打造校企联合教学示范和实践基地,构建注重理念提炼、注重方法创新、注重平台搭建、注重实战演练的“四注重”育人机制,完善知识技能、创新创业、管理和国际化四大培育体系,推动能源电力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

坚持师资建设引领人才培养。学校实施“123456”人才培养工程,即打造10支技术创新团队、20名工程教学名师、30支产教融合教学团队、40名行业与海外名师、50名产学研领军人才以及60%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成理想信念坚定、品德高尚、产教融合、科教贯通、顶天立地、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以师资队伍建设引领德才兼备高水平人才培养。

坚持国际合作助推人才培养。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大力发展国际合作办学,领衔成立国际电力高校联盟、“一带一路”能源电力高校联盟、“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国际学院和“一带一路”产学研联盟,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战略发展智库以及文化交流中心等。

上海电力大学已经走过71年的辉煌历程,至今已为国家能源电力行业培养输送了22万名毕业生,被誉为“电力工程师的摇篮”。迈向新征程,学校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扎根祖国大地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围绕“双碳”战略,积极投身能源电力变革,进一步夯实学科专业基础,提升创新平台能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原文链接: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2-11/28/content_545114.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