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这群人,让我们“疫”路有链接

自疫情爆发以来,现教中心迅速组建“疫情防控信息化应急小组”,对特殊时期的信息化需求进行及时响应,专题研究,认真落实,对网络和信息化硬件技术进行调整和保障;建立了四个专项工作组保障组,分别为“网络保障组”“服务器和信息系统保障组”“网站和网络安全保障组”“教育技术保障组”,全面做好特殊时期的信息化技术保障工作;建立特殊时期每日网络值班制,做到关键岗位不离人、重点领域不缺人、特殊服务不断人。

携手三大营运商助力上电防疫工作

为保证在线教学和线上办公的需要,现教中心急师生之所急,第一时间与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主动联系,沟通具体细节。为方便填报信息,避免师生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杨锦程老师自主开发校内填报平台,通过内部测试,及时调整优化流程,部门全员帮助师生核验填报数据,耐心细致做好服务。从接到任务到平台正式上线,不到2天时间,共为1252位学生,495位老师赠送手机流量,175个教师家庭实现宽带升速。

主动作为 全方位开展教学保障  

为了更好得保障线上教学,现教中心在第一时间积极联系教育科研网、上海联通和上海电信,对校园网和学生宿舍出口带宽进行全方位保障,满足师生使用需求。

现教中心还主动对接教务处等部门,及时安排24小时值班人员入住两校区,面对部分在校教师想在教室通过云课堂和腾讯会议的形式开展教学的申请,立即安排运维人员进行录播课程的设置和教室设备的调试准备工作,并在老师开课前做好设备启动,通过IP电话和教室监控来远程指导老师使用设备,以保障不熟悉操作的老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确保在线学生通过上海电力大学海内外直播平台清晰流畅收看课堂教学视频。

与此同时,现教中心为做好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专业ASIIN国际认证工作,积极寻求外部资源,在国内ZOOM已经不提供服务的情况下,设法为学院争取资源,并安排提供多轮测试,这为该学院后期专业认证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主动攻关 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

面对特殊时期的防控要求,现教中心成立了专门的技术攻关组,按照校工作专班要求,主动对接人事处、学生处等,加班加点调研需求、制定建设方案。虽然很多工作都是第一次做,但大家不畏艰难,通过小组研讨、兄弟院校借鉴等方式,克服一个个难关,顺利完成师生离校、返校的流程上线工作,为学校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化平台。

现教中心积极对接教委,为上海市的疫情防控提供大数据支撑。现教中心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本市教育系统全面推广应用“场所码”的通知》,积极落实沪城环路、长阳路、平凉路、隆昌路四个校区场所码的申请,并与上海市“随申办”完成对接,实现对外来访客的信息化管控。

部门还积极开展“三码”合一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的对接工作,申请相关开发接口,设计开发方案,积极准备自主研发对接接口,以实现学校人员管控平台和行程码、随申码、核酸检测报告、疫苗预约接种情况等数据的对接,利用信息化手段比较精准的实现对人员信息的管控。

主动请缨 始终坚守疫情防控一线

在杨浦校区封闭管理前,王晓斌老师主动承担起现教中心平凉校区的闭环管理值班任务,并开展相应的信息化保障工作。随着情况变化,王晓斌服从组织安排,加入到校内现场工作组。他和现场工作人员一起制定各种运作机制、各类实施方案、协调处置突发情况并有序组织了校内4次核酸检测等工作。由于前期工作任务繁重,王晓斌三天两夜只休息了4个多小时。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挺得住。

何光营老师带头第一时间返回学校,除积极安排好本部门职工和外包服务单位员工的住宿、生活和情绪安抚等,还主动承担了奋进楼楼组长一职,负责该楼封闭管理期间的联络沟通等职责。同时,他与现教中心校外工作同志协同配合,攻坚克难,积极投入到学校疫情防控信息化建设多项信息技术支撑和服务工作中。

朱萍老师、程斌老师一进驻学校就主动开展工作,通知外包服务公司职员返校,每天做好人员信息的数据统计和上报工作,对于特殊情况,逐一打电话了解并及时反馈信息,保证封闭管理人员的数据准确。为了解决校内老师上课问题,两位老师主动承担了开放教室云课堂任务,确保教师顺利开展云录播线上教学工作,程斌老师同时还肩负着校园网络的稳定运行保障工作,为学校的网络畅通保驾护航。

潘如英和李培玲两位退休返聘老师主动报名加入学校志愿者队伍,在食堂为师生做好分餐打包服务工作。

在学校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每个现教人都在行动,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学校防控战“疫”中的优势,利用“互联网+”思维架起网络与信息沟通桥梁,零距离连接师生,为推进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添砖加瓦。


现教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