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这片青春舞台闪耀着创新光彩“挑战杯”上展现“后浪”雄厚科创实力

5月10日第十七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校区落下帷幕。本次比赛吸引了全市近5万名大学生参与,共申报了万余件参赛作品,共有来自46所高校的492件作品晋级市赛。参赛作品既涵盖信息技术、能源化工、法律、哲学、管理等传统学科,又关注生命科学、战疫行动、美丽中国等热点领域。

为了给选手和专家创造更为开放的交流环境,本次决赛更是设置了项目展示区与现场问辩环节。一百多个项目团队在上海电力大学体育馆“搭台唱戏”,创意设置展板展台,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出上海青年大学生无限的创造力。
记者在边观展边采访,切身感受着上海“后浪”学子们雄厚的科创实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攻占集成电路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中美贸易摩擦下,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形势严峻,大量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其中就包括数字微镜芯片,数字微镜芯片被誉为是MEMS(微机电系统)集成电路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该技术由美国德州仪器半导体有限公司垄断,数字微镜芯片在军事、医疗和显示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中国在数字微镜芯片上就花费了上百亿元。

华东师范大学的“数字光处理芯片与应用系统技术开发”项目团队在此次竞赛中获得了特等奖,他们自主设计的新型数字微镜芯片突破了驱动电压高,显示分辨率难提高,需要降低功耗等设计难点,在国内数字微镜芯片领域率先取得技术突破。

项目组成员周家辉介绍说,团队研发的微镜芯片与美国德州仪器半导体有限公司DLP6500数字微镜相比,在分辨率与显示图案相同,显示帧率更高的情况下,整体功耗仅为其19.19%。性能指标国际领先。此外,团队还自主设计了数字微镜芯片测试系统和数字微镜驱动芯片,以及数字微镜驱动芯片原型验证平台。

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周家辉说,他们的目标是让中国人用上中国芯,为国家提供全系统端到端的数字光处理芯片设计、测试及应用系统方案。

“神奇小车”为电缆安全保驾护航

2018年,深圳曾经发生过连续三年挖断7根电缆的电力事故。如何能够完成电缆管线的精确定位,避免电力事故的发生?
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带来的“电缆管线精准定位装置及可视化管理系统”项目一经亮相,就得到了电力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也荣获了此次大赛的特等奖。

团队设计的“电缆小车”由前舱、后舱和行走结构组成,具有红外测距、红外避障和防跌落的功能。项目组成员戴涵竹介绍说,这款“电缆小车”可以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进行管线状态识别,小车传回的视频也可以用算法快速识别故障情况。相比较人工检测,效率可以提高50%以上。

相关专家告诉记者,该项目适用于新管验收阶段的管线排查,增设电缆时预设旧管的探测,可以解决现有城市地下电力管线存在的大量难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废弃尿不湿”可以打造高能电池

上海电力大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本科生团队带来的“基于废弃尿不湿的新型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项目用数据和实力征服了评委,同样荣获了此次大赛的特等奖。

锂硫电池是以硫元素作为电池正极,金属锂作为负极的一种锂电池。其材料理论比容量和电池理论比能量远远高于商业上广泛应用的钴酸锂电池。但是研发锂硫电池的难点在于其正极宿主材料价格高昂,多硫化物又有难以抑制的穿梭效应。
上海电力大学团队开创性地以废弃尿不湿为原材料,成功地攻克了技术难题。项目组成员张海燕介绍说,五个“废弃尿不湿”的原材料就可以打造一个1000毫安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

据介绍,该项目目前主要聚焦无人机市场。团队正在与西安亚弘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中试结果显示,用团队研发的同等体积的锂硫电池产品取代传统的锂聚合物电池,可以使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增加30~35%,同时其飞行距离增加25~30%。


原文链接:http://www.shkjb.com/content.html?id=21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