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绿电与储能融合零碳产业发展论坛

近日,我校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低碳用能与智能电力专委会、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绿电与储能融合零碳产业发展论坛”。论坛吸引了来自能源电力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近两百名嘉宾参会。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顾春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唐浩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由副校长杨宁主持。

顾春华在致辞中向参会嘉宾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能源电力特色。顾春华强调,绿电与储能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显著提升能源系统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更将加速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破解消纳难题,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引擎,是驱动零碳产业蓬勃发展的澎湃动力,也是学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着力点之一。

唐浩指出,“十五五”期间,临港新片区将率先推动区域新能源多场景应用和储能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引领价值的标杆性示范项目,有力支撑上海市能源战略实施。

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华能集团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周朝阳、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魏伟、浙江大学湖州工业控制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王俊峰、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总监罗广生、我校海上风电研究院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赵晋斌作主题报告,分享绿电与储能技术前沿进展、零碳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和宝贵实践经验。

周朝阳梳理了“十四五”期间我国电力发展成就,分析了“十五五”时期电力发展面临的趋势以及未来电力发展前景。赵晋斌探讨了大规模远海风电在开发、输送、接入等环节面临的工程难点和技术瓶颈,强调需统筹考虑系统稳定性、成本控制和技术攻关,指出海风电氢协同优化前景广阔。魏伟阐述了绿电耦合CO₂制备可持续航空燃料的新技术,展示了国内在电催化CO₂和合成气转化等关键技术上的突破与产业化前景。王俊峰介绍了基于特高温热泵和熔盐储能技术的煤电深度调峰与低碳化改造的研究工作。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总监罗广生介绍了中长时储能的发展趋势,指出从安全性、快速部署和经济性等多维度考虑,锂电在长时储能领域具有优势。

论坛上,上海电力大学新型储能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由我校、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低碳用能与智能电力专委会、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与会专家就新型储能工程研究中心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