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中非电力与新能源发展合作交流对接活动”在湖南岳阳启幕。活动主题为“绿色低碳·电‘靓’非洲”。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陈星莺,湖南省委常委、岳阳市委书记谢卫江、市长李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冈比亚能源部长纳尼·朱瓦拉,赞比亚工商贸投部长穆伦加·奇波卡等来自中非政府机构、行业组织、能源企业、第三方国家政府及贸易投资促进机构代表,以及高校代表等近500名嘉宾参会。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顾春华,副校长杨宁,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校长办公室、对外联络处、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等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教授参加活动。
本次合作对接活动分三个环节,分别是启动仪式、专题分享、交流对话与成果发布和项目签约两场大型活动,以及产业交流对接活动。作为能源电力特色高校,我校以“产教融合赋能非洲能源转型”为主线,深度参与了本次活动的专题分享、项目签约以及产业对接等多个核心环节。
“非洲大陆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期,国际产教融合是破解技术与人才瓶颈的核心路径。”在上午的专题分享环节,顾春华以“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的国际产教融合”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从“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化理解”“新型电力系统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国际产教融合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途径”“上海电力大学国际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四个方面介绍了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两大挑战、我校临港智能微电网校区建设、“一带一路”电力产学研联盟、20余年的“中英2+2”联合培养项目、在非举办的多场国际产教融合研讨会等情况,分享了我校在持续推动跨国产业与教育资源结合,助力非洲能源人才自主培养方面的探索实践。
在成果发布及项目签约环节,我校完成了两轮具有重要意义的合作签约,分别与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卢旺达恒华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共建卢旺达电力工程技术大学框架协议;与赞比亚国家行政学院、赞比亚中绿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三方合作备忘录,协议分别聚焦电力人才培养和新能源技术推广,为中非电力与新能源合作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下午的“中非国际产教融合交流对接”活动由顾春华主持。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郝英杰、岳阳市市长李挚、赞比亚能源部政策与规划司高级规划师维克多・钦甘谷等嘉宾致辞。中电联人才测评中心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刘志明、肯尼亚电力公司能源研究院院长耶利米・基普塔努伊・基普拉加特、赞比亚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雅各布·马伦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学院分公司副院长苏庆民、卢旺达私人能源投资协会清洁能源部门总监埃胡迪·辛吉罗等做专题分享。
下午还同时举办了企业场和教育场两场对话交流活动。南非西开普大学副校长阿卜杜拉赫曼・雷加尔和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张传林教授分别主持两场对话活动。由我校邀请的加纳北方发展管理局中资商务关系顾问乔治・夸贝纳、肯尼亚Cytek Solar公司CEO罗伯特・吉特米・穆内内、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校长帕特里夏・曼科・拉尔、津巴布韦哈拉雷理工大学校长昆顿・查穆诺瓦・坎胡卡姆韦、肯尼亚内罗毕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亚伯拉罕・穆通加・恩耶特、南非西开普大学副校长阿卜杜拉赫曼・雷加尔与其他国内嘉宾参与此次对话。
本次活动通过政企对话、基地共建与教育签约,强化了中非在绿色能源领域的系统性合作,为中非之间的合作搭建了一个标准的共享共建平台,使中非合作实现了从“项目对接”向“体系对接”的升级。未来,我校将依托此次形成的合作网络,持续深化与非洲 各国在能源电力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助力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正如顾春华最后的总结所言:“本次活动将成为中非国际产教融合的重要起点。相信通过持续的对话与合作,中非双方定能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产教融合新生态,为中非能源领域绿色发展、教育领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本次活动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湖南省商务厅、岳阳市人民政府、交通银行湖南省分行举办。我校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电联人才测评中心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为活动协办单位。我校邀请了来自非洲赞比亚、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加纳、津巴布韦等六国15位外宾参加本次活动。通过深度参与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暨中非电力与新能源发展合作交流对接活动,不仅拓展了我校与非洲合作的朋友圈,也在更高层次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党委宣传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