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下午,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第六季“伟大工程”系列示范党课之“‘电’亮梦想 ‘电’耀未来”主题党课,在我校大学生活动中心演艺厅拉开帷幕。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组干处领导、教师教育学院党建工作部负责人、相关电力企业党建部负责人、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二级党组织委员、党支部书记、专职组织员、党员代表,以及十余所高校师生代表聆听党课。现场近500名师生党员置身电力时光隧道,在舞台的光影交织中触摸行业脉搏,在情景共鸣中感悟电力人的使命担当。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顾春华在导课中讲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代又一代能源电力工程师,投身于电力事业建设,用双手架起一条条输电线路;74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上电人,扎根于电力教育沃土,为祖国电力事业输送优秀人才。如今,“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不仅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力量。他号召全体上电师生以新质生产力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为国家能源电力事业再谱新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上电力量”!
本次党课围绕“电”脉传承、“电”力驱动、“电”聚力量、“电”耀未来四个篇章展开,以主讲人领学为主,融入情景剧、采访、朗诵、歌舞等表演形式,生动呈现了上海电力大学在能源电力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创新实践。从历史长河中电力先驱们的英勇事迹,到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使命担当;从学校在科研领域的累累硕果,到国际教育合作的丰硕成果,全方位、多层次展现了上电人“经天纬地”的实践范式与勇攀高峰的坚定决心。
“电力人的革命精神,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凌作为开篇“‘电’脉传承”的主讲人,带领大家追溯一代代电力人为祖国能源电力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执着与坚守。四场情景剧仿佛一本“时光笔记”,再现了英国工程师毕晓浦在上海点亮中国第一盏灯、毛泽民与朱世标等人在上海建立全国第一个电力党支部、电力行业中全国第一个党代表是来自上海的杨杏根,以及电力英雄王孝和……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幕幕历史场景在中国电力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同样,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电力大学也培养了一批我国电力事业的中坚力量。陈凌现场连线1990届校友王健和2005届校友严琳,王健讲述了开展国内首次超超临界1000MW机组筒式高压缸自主检修工作的经历;严琳分享了参与电厂超洁净排放改造的故事。在场师生深刻感受到一代代电力人的革命精神、奉献精神和探索精神,这不仅是上电人的精神内核,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电力技术革新与绿色能源转型的时代浪潮中,教育工作者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成为践行低碳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在“‘电’电力驱动”篇章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冠和数理学院辅导员杨雪艺现场采访全国优秀教师江友华、“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团队。“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江友华老师的话语无不激励着上电教师勇担教育使命,努力让三尺讲台成为培育大国工匠的摇篮。“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团队负责人符杨与团队代表分享他们在教学科研中开展的创新实践。在团队指导下,研究生冯艺萱参与了乡村振兴、边疆电网建设等项目,她在采访中说:“这些经历不仅让我在电力系统规划、新能源技术领域积累了经验,更培养了我将学术研究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的使命意识。”
党课第三篇章——“‘电’聚力量”集中展示了学校科学研究和国际教育合作成果。“新能源领域的创新突破、电机系统领域中振动噪声治理技术的创新、人工智能领域的系列成果、智能电网与城市规划领域的创新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张凯带领在场师生步入上电科研成果展示中心,逐一介绍学校聚焦行业痛点问题,在科研领域取得的累累硕果。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曾芬钰则讲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1年来,学校完成10个涉外培训项目,为28个共建国家培养550余名本土人才,能源电力专业超三成本科生、超七成研究生进入‘一带一路’相关企业,300余名校友走上领导岗位……”在全球能源革命与“双碳”战略驱动下,学校深耕能源电力领域,通过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重塑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注入强劲动能。
在能源电力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不仅是推动能源变革的关键,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党委副书记、校长顾春华在“‘电’耀未来”篇章中作课程总结。“此次示范党课不仅是对上海电力大学发展历程与办学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一堂意义深远的电力精神洗礼课。”顾春华深有感触地说,“上海电力大学将始终肩负为国家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提供人才支撑的使命,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能源电力事业绿色、高效、智能化发展贡献‘上电力量’,一同‘电’亮新质生产力的美好未来。”
同上这堂党课的师生党员也深受感染。此次党课教案设计者、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冠老师感慨到:“作为一名大学思政课老师,聆听此次党课后,深感责任重大。党课中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理念以及电力行业从传统到智能、从化石能源到清洁能源的转型历程,让我深刻认识到创新与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新质生产力为指引,将思政教育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会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关注前沿技术,探索跨学科教学模式,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助力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光发热。”党课参与者、电气工程学院2023级研究生党员冯艺萱深情表示:“这堂党课围绕电‘亮’梦想、电‘耀’未来主题,生动描绘了一代代电力人对推动电力事业发展的不懈追求,几个篇章通过宣讲、舞台剧、舞蹈等新颖形式开展,我和师生们深深被党课内容所打动。作为电气工程学院的一名研究生,我将谨记‘爱国 勤学 务实 奋进’的校训,在新型电力系统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勇攀高峰,助力‘双碳’目标,用新质生产力引领能源电力新征程,传递上电人的使命的初心使命,为祖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贡献‘上电力量’!”
党委组织部 党委宣传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