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研究生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开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推进教育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落实落细,提升我校研究生心理育人工作质量,培育研究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5月26日下午,一场主题为“研究生积极情绪的培养”讲座在临港校区学术楼117报告厅举行。博士生导师段鑫星教授应邀为在场的300余名师生作主题分享。

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增长,带来了竞争压力前置与能力要求提升,段教授强调“目标可视化”的重要性。他提出,研究生的任务清单需涵盖三大模块:一是学术攻坚,如科研课题推进、专利论文发表、学术证书考取等;二是能力拓展,如参与学科竞赛、跨领域合作实践;三是自我滋养,如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坚持经典阅读、规划短期旅行。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想得多、做得少”的焦虑,她建议采用少说多做的方法,将每日任务按优先级划分为“学术核心”“能力增值”“自我关怀”三类,并预留弹性空间应对突发压力,要认识到清单不是束缚,而是为成长铺路。

对研究生群体高发的焦虑、抑郁及人际压力,段教授提出内外协同的心理干预策略。对内,需识别情绪本质,当“放不下”完美主义导致钻牛角尖时,要分析区分可控与不可控因素;面对强迫和偏执倾向,则需建立正反馈系统,如每日记录三件小成就,从完成实验数据处理到坚持健身打卡,逐步累积自信。对外,她剖析人际关系的四个准则:“把自己当别人”以保持客观、“把别人当自己”用来培养共情、“把自己当自己”才能坚守边界、“把别人当别人”就会尊重差异,并强调信任与合作是学术共同体的基石。

分享后,段教授还与现场同学进行热情互动,进一步帮助解决研究生们在学业及生活中面临的具体问题。

研究生工作部 叶召友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