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
为扎实做好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健康和谐、文明有序、积极向上的氛围,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走出校园、迈入社会,现将做好2025届毕业生思想教育与文明离校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需求、贴近学生”的工作原则,扎实做好毕业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离校教育活动,切实解决毕业生的实际困难,营造温馨的校园氛围,教育引导毕业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工作内容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毕业生青春逐梦、挺膺担当
各学院要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毕业生就业、离校全过程。通过书记、院长“毕业最后一课”,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与毕业生“师生共话初心”以及特色主题党日、团日活动等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廉洁文化教育等,强化毕业生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增强毕业生回报社会、奉献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二)深化爱校荣校教育,引导毕业生铭记母校、感谢师恩
各学院要聚焦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结合专业特点和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毕业生爱校荣校教育。以“成长思源、毕业思进”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开展重温校史校情、感念师恩、光影留念、祝福母校等活动,深化毕业生对母校的情感和记忆,增进对母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强化校友意识和感恩情怀,引导毕业生谨记“爱国 勤学 求实 奋进”的校训精神,争做爱校荣校优秀典范。
(三)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引导毕业生文明离校、安全有序
各学院要进一步增强对安全稳定工作的敏感性、预见性,深入了解毕业生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加强毕业生离校期间的安全和文明礼仪教育。通过全覆盖的安全提示,认真开展人身、消防、财产、网络、交通安全等多方位、多层次、多频率的法律法规及安全教育活动,增强毕业生遵纪守法和自我防范的意识,避免各类意外事件的发生。积极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爱护公共设施,妥善处理各类物品,在论文撰写、助学贷款还款、签订就业协议等环节中恪守诚信、履行承诺,确保毕业生文明、安全、有序离校。
(四)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毕业生滋养心灵、积极向上
各学院要坚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切实了解毕业生所思所想、所忧所盼。认真细致做好毕业生心理危机排查和心理问题疏导,高度关注毕业生特殊群体,重点加强就业焦虑疏导、人际关系调适、社会角色转换等针对性指导,为毕业生提供舒缓心理压力、排解紧张情绪、解决实际困难的渠道,引导毕业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情感、学业,顺利度过人生关键期。
(五)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引导毕业生正确择业、顺利就业
各学院要多措并举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正确对待就业中所面临的现实矛盾,正确处理实现个人理想与岗位成才的关系,唱响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时代旋律。各学院要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积极开拓朋辈、校友、企业等各方资源,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有针对性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与咨询服务。按照“一人一策”要求,定点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等重点群体毕业生,做好心理疏导、求职补贴和就业岗位精准推送等立体化支持。充分利用家校联动,促进家长了解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共同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学院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落实毕业生思想教育及文明离校工作,根据学校总体安排制订本学院的实施计划。
(二)周密部署,确保稳定。各学院要做好毕业离校期间的值班工作,时刻关注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关切诉求,主动化解毕业生离校过程中的各种矛盾,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毕业生和谐、文明、安全、有序离校。
(三)统筹兼顾,服务学生。各学院要做到思想教育覆盖到每一位毕业生,将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全心全意为毕业生提供服务、排忧解难。
(四)总结交流,宣传引导。各学院要用好校园各类微信平台等媒体渠道,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开展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经验做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学生工作部(处)
2025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