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深入贯彻全国和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准确把握教育强国建设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建设“五个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重要使命,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简称“两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做精本土培育、做优青年培养,通过完善学科设置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评价体制机制等,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质量,积极发挥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2024年,两委认真实施“东方英才计划”,教卫系统共有465位各级各类人才专家入选,为加强战略人才自主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24年“东方英才计划”教师项目共有教卫系统99位教师人才入选,其中本科高校49位、职业院校20位、基础教育学校30位。这些教师人才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在教育领域和全社会享有较高声望。他们师德高尚、砥砺奉献,专业学术能力精湛、育人成就突出、师生群众公认,践行弘扬教育家精神,堪称新时代“大先生”。今天,让我们走近“东方英才计划”教师项目的本科高校教师人才们,感受他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爱国奋斗精神。
上海电力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江友华
师者如光,他用责任与爱点亮学生成长路
27年党龄与18载教龄的沉淀,让江友华教授从无线电厂工人蜕变为全国优秀教师,更将“科研反哺教学”的理念刻进育人血脉。
江友华教授带领学生们学习邓稼先的科研报国精神
科研反哺教学,让产业需求成为育人“活教材”
江友华教授的科研探索始终与育人同频。针对热电厂等场景的节能需求,他率队与企业联合研发出国内最大功率2800kw转子变频调速装置,不仅破解企业能耗难题、还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为教学上的“活教材”。
“工程师就是要把技术调配和谐”。在项目攻坚期,他不断为学生讲解着变频原理、功率曲线及电流波形,让他们在实操中锤炼本领。项目落地后,调速设备的控制电路板被引入“电子书院”,成为“电能变换器”教具;科研案例转化为教材内容,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触摸产业脉搏,实以“教”为“科”服务、为“产”育人。
从车间到课堂,江友华教授用“把科研写成育人故事”的实践,让人才培养真正扎根产业土壤,让参与项目的学生都明白:真学问,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场。
AI赋能教学,让实验室变成“电力透视术”的虚拟现场
在实验室里,江友华教授正带领学生探索一条前所未有的学习路径——“电力系统数智化重构”。
电力变压器是电网的“关节”,江友华教授敏锐地捕捉到AI技术的潜力,指导学生开发AI模型,让学生们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变压器在不同负载、温度甚至故障下的状态,仿佛身临其境在变电站进行运维、带电操作及科创实验。
江友华教授和学生们一起研讨
曾对电力运维望而生畏的宋文敏同学说:“以前学变压器就像盲人摸象,现在AI模型不仅能让我们‘透视’到内部电磁场变化,甚至连局部过热的风险点都会闪烁预警。”江友华教授还设计了“故障攻防演练”,让学生分组扮演AI工程师和电网调度员,在虚拟世界处理突发短路、绝缘老化等状况,这种沉浸式学习让抽象理论变得触手可及。这一教学案例也入选教育部“数字中国”主题案例。
十八载的育人路,江友华教授把车间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的实践案例,把科学研究的密度转化为教学创新的浓度,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家精神。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J7FlchXFZzuKKhIUsaK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