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在新材料研究领域获得重要进展

根据2018年11月ESI数据库最新公布显示,我校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在新材料研究领域获得重要进展,有2位教授的2篇有关材料防护和电力储能电池材料研究的高水平论文新入选2018年的ESI高被引论文,至此,重点实验室自2012年以来已有16篇论文入选ESI论文,特别是在腐蚀科学领域,我校的研究水平已处于国际前列,在2016-2018年间腐蚀科学领域国际最顶级期刊《Corrosion Science》发表的1000余篇论文中共有10篇论文入选ESI论文,我校就有3篇入选(其中徐群杰教授2篇,张俊喜教授1篇),本次新入选的ESI论文分别如下:

徐群杰教授课题组在腐蚀科学领域国际最顶级期刊 Corrosion Science,2018, 130:85-94.(SCI一区,影响因子为4.862)以“Fabrication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Graphene - Tin Oxide Composite Films on Aluminum Alloy 6061”为题报道通过在铝合金6061的表面构筑石墨烯和氧化锡复合结构膜层,此类新型表面膜层材料对于基体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提升了铝合金6061的应用性能。这一研究结果对电力材料中常用的铝合金材料的抗腐蚀性能的提升提供了一条新颖的思路,并对铝合金材料的耐腐蚀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对于下一步研究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闵宇霖教授课题组在化学工程领域顶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8, 334: 1642-1649.(SCI一区,影响因子为6.735)以“Self-evaporating from inside to outside to construct cobalt oxide nanoparticles-embedded nitrogen-doped porous carbon nanofiber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ion batteries”为题报道了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含有金属氧化前驱物的一维材料,再调控碳化温度、碳化气氛及氧化物自蒸发制孔的实验方法,制备出具有金属氧化物颗粒内嵌的多空碳纤维,呈现出优异的锂电存储性能。该项工作不仅大大提升了电池电极材料的性能,同时也为定向制备可控结构和形貌的锂电负极材料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研究思路。

ESI高被引论文是指发表于十年内某学科领域中被引用次数排名在全球前1%以内的论文,它从文献角度反映了论文影响力,高被引论文数是衡量学校科研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此次新增的2篇ESI高被引论文涵盖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化学、材料等学科的材料防护技术与方法研究和电力储能电池材料的研究方向。此次ESI论文的收录,不仅表明学术界对上海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老师科研成果的认同,而且也是重点实验室老师勤奋科研结出的硕果之一。

环化学院 时鹏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