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理性全球视角 创新转型中国探索 ——张兆安阐述《当前经济形势与上海未来发展》

“如果你在上世纪90年代就知道互联网经济,那你现在很有可能成为马云第二”“大家很难猜到在解放前,上海的农业生产总值接近于零,因为那时的上海没有郊区”“凡是涉及国际事务的最好用国际事务语言,中美贸易战表述不准确,应该是中美贸易摩擦”……11月23日,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在临港校区学术楼117报告厅做客校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干部专题培训班,在讲解当前经济形势与上海未来发展时,阐述清晰、互动频繁、妙语连珠、风趣幽默、气氛热烈。

张兆安用“长期性低迷、全球化共振”十个字概括了他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他梳理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指出曾经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发达经济体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到本世纪前十年变为三大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四大新兴经济体共同驱动世界经济发展,再到当前动力源越来越少、越来越小,逆全球化思潮正成为现实、国际贸易保守主义正在抬头。

张兆安用客观理智的全球视角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指出我们应当注意美国商品经济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和打造良好招商引资环境的国内外“组合拳”,由此所产生的资本回流美国和制造回归美国决定了双方妥协谈判过程中美国的态度。中国正确应对贸易摩擦,首先要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准确的判断,那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十分严峻,这就要求我们既不能唱衰也不能捧杀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上海责无旁贷地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理应当好“排头兵”。张兆安指出要把上海建成“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就要紧紧抓住“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主线,做好“两轮驱动”、服务经济为主导,在上海浦东新区、中心城区及拓展区、郊区和崇明区“四大版块”划分的趋势下,要规划好重点区域的发展亮点,做好自贸区和科创中心建设,减少对投资的依赖、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减少对重化工业的依赖、减少对传统制造业的依赖,守住人口底线、守住土地底线、守住环境底线、守住安全底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四大品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党委副书记李艳玲主持并作总结,她指出张教授用简洁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梳理了当前经济形势,让我们既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有了宏观清晰的认知也对上海经济发展规划有了充分立体的微观了解,面对未来,我们要直面挑战、把握机遇,保持清醒头脑和昂扬斗志,勇担使命,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为“两个一百年”的实现作出贡献。她希望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将所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自身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谋划发展、创新进取,为学校内涵发展和上海未来发展助力。

此次讲座也是“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专题培训班的一讲,学校全体中层干部、党支部书记、辅导员、专职组织员、处级后备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等200余人参加学习。

组织部  宣传部 赵铮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