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走深走实,进一步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实效,7月21-23日,自动化工程学院“乡”约智行实践队赴国网镇江供电公司,围绕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主题“‘乡’约智行——变电站中的智慧解码”,通过变电站实地学习、劳模创新成果观摩、青年交流沙龙等方式开展暑期实践研学活动。
智站探秘——零距离感知科技变电
7月22日上午,实践队深入镇江供电公司所属220kV华山智能化变电站,揭秘“在当前数智化浪潮中,变电站如何‘更上一层楼’”的答案。工作人员对变电站的构造和功能进行系统介绍,详细阐述电力传输全过程,重点强调变电站的核心枢纽作用。此外,站内仅用数秒完成线路倒闸的“一键顺控”系统、沿着轨道和路线精准运行的智能巡检机器人瞬间吸引实践队员眼球,智能化设备凭借高效响应、安全可靠等特点成为变电站中的“电力小卫士”。随后实践队员围绕实践主题“变电站中的智慧解码”与工作人员积极交流,“变电站中的机器人就像站内的‘智能管家’,有了这些小帮手,站内巡检工作实现了从‘人巡’到‘智巡’的转变,相信在未来,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会越来越高”,现场工作人员笑着说道。
匠室承光——沉浸式传承劳模匠心
同日下午,实践队先后前往国网镇江供电公司京口变电运维班李迎涛劳模创新工作室和不停电作业中心陈俊劳模工匠工作室进行参观学习,开启一场聚焦“电力行业科技创新”的深度研学之旅,见证劳模工匠技艺与人生的双向奔赴。
李迎涛,现任国网镇江供电公司京口变电运维班班长,于2021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走进李迎涛劳模创新工作室,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张张荣誉见证、一件件匠心工具……三十余载匠心筑梦,李迎涛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努力实现从“亮一点”向“亮一片”、“红一点”向“红一片”的发展目标。他从历经15年4代安全帽演进史的创新教材入手,向实践队员生动诠释“立足解决生产一线难题”的工作初心和“坚持以小创新解决大问题”的工作理念。实践队员围绕变电站中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与李迎涛前辈进行热烈交流,感悟“人民电业为人民”的行业初心。参观结束后,实践队队员震撼说道:“这里不仅是技能的淬炼场,更是一节德技双馨的大课堂”!
“不停电作业就是最好的服务”!走进“苏电工匠”“镇江市劳动模范”陈俊的班组,不停电作业中心的工作流程引人注目。“不停电作业”与传统“先停电后干活”方式不同,通过带电作业、旁路转供等技术,在不停电或毫秒级闪断内完成线路检修,实现用电用户“零感知”的新型作业方式。在陈俊前辈的讲述中,实践队员倾听其创新成果和成长故事,近距离体悟工匠精神和电力担当。实践队还对不停电作业中心的带电作业区进行参观学习,双方就智能电力主题开展座谈交流。
博馆寻脉——跨时空回溯百年光电
23日上午,实践队来到江苏电力历史教育基地——电力博物馆参观,作为江苏省唯一一家以电力为主题的博物馆,江苏电力工业的百年发展历程在这里得以呈现。博物馆内老电表、调度电话一字排开,无声讲述峥嵘岁月;实践队员站在1904年首台德国制造直流发电机前,倾听百年前的轰鸣;轻触指尖点亮镇江电网实时负荷,切身感受电力脉搏。在讲解员的解说之下,实践队员不禁对电力发展的伟大成就感到赞叹,纷纷表示要将青春注入时代电流,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蓄势赋能。实践带队老师王旻洁感慨道:“当历史与专业在此交汇,同学们的电力初心被点亮了”。
青语汇智——面对面共话电力未来
傍晚,实践队与镇江供电公司党委党建部副主任、团委书记耿玲娜、青年作家黄楠及青年职工在供电公司“青年之家”围绕“智能电力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开展青年沙龙。黄楠分享镇江市扬中市的乡村振兴经典案例,就乡村振兴内涵与实践队员进行深入交流;实践队刘思彤和朱灿垚就实践项目的双臂电力智能运维机器人与专家前辈进行热烈讨论,共绘智能电力未来画卷。最后,耿玲娜寄语实践队员:“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希望大家一定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电力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充电才能跟上电力行业发展的步伐”。
自动化工程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