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至20日,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主办的第十届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青年学术论坛在安徽合肥召开。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承办,开幕式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桂强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宣益民院士、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分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刘启斌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汪毓明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清华大学段远源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严俊杰教授主持大会报告,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荣誉理事长金红光院士、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李建刚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赵旭东院士、清华大学祝银海副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舒歌群教授分别作“能源有序转化与热力学”“磁约束聚变能源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几个问题”“能效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研究的几个新进展”“二氧化碳热泵与冷却发电系统循环构建、优化与调控”“中国科大能源学科传承与创新发展—动力系统复合循环理论及应用”的主题报告。
我校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潘卫国教授、张涛副教授受邀参加本次会议。在工质热物性分会场,吴韶飞副教授作了题为“低品位热能驱动的氨吸附机理及多效供储循环特性”的分组报告,报告主要围绕基于卤化物-氨和金属有机框架-氨工质对的热力学循环在低温环境储氨及供热、高温环境储氨及制冷的高适应性等方面进行汇报交流,研究成果获得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据悉,本次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青年学术论坛设置了基础热力学、热力系统循环、热泵与制冷空调、工质热物性、热力系统动态特性诊断与控制、可再生能源与储能、氢能与交叉、智慧能源等主题,总计90个特邀报告和分会场报告,同时开展了学术沙龙报告和专题研讨会。本次会议聚集了行业知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展示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搭建了思想碰撞的平台,对加速推动新型能源体系重构和“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