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82岁院士杨福家给研究生上思政课

                                         文理结合才能育出杰出人才

                                  82岁院士杨福家给研究生上思政课

  本报讯(记者 徐瑞哲 通讯员 王琦)“我们老是‘文科班、理科班’,念文的不学理的,读理的不管文的——这个观念要打破,文理是相结合的。”5月8日,复旦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前校长杨福家坦言,“很多人只知道我是中科院院士,不知道我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我很荣幸一生当中拿到两张证书。”这位现年82岁的核物理学家,当天在上海院士风采馆与上海电力学院新近共建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给大学生上了第一堂思政课,认为“文理结合”才能育出“钱学森之问”涉及的杰出人才。
  他告诉研究生们,钱学森对“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问题,其实有答案,那便是:文理结合不够,把文理分开,搞不出杰出人才。“一个有科学创造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杨福家忆起,小时候父亲就是这样对自己进行教育和培养,让他学理科同时也送他去学画画、学音乐,“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杨福家表示,因为科学创新不单单靠逻辑推理,科学创新在萌芽之时在于形象思维,在于大跨度联想,给你启发,产生灵感;有了灵感,再按照逻辑思维去推演去计算,设计实验加以证实,从而有了创新。“科学家学会文学家、艺术家那种形象思维才能大跨度地联想,所以科学和文史是不分家的。”

  一位斯坦福毕业生告诉杨福家,自己去斯坦福大学本是想去学技术和理科的,没想到前两年没有任何科学课程,学到第三年才选定专业;而前两年里,有3个学期都要学的一门课就是“文化观价值观”,每个本科生都必须上。杨福家表示,这门课程不仅学习西方传统经典,柏拉图、笛卡尔、马克思等,也接触世界其他文化的代表人物与经典著作,例如中国孔孟之道。课程的中心围绕着“人何以为人”这一主题展开,杨福家说:“无论学生将来学习什么专业,都要首先回答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