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 四季耕耘 五代坚守 百年树人

三尺讲台  四季耕耘  五代坚守  百年树人

           ——记闵宇霖教授五代教育世家感人事迹

闵宇霖,上海电力学院教授、博士、硕导,曙光学者,优秀共产党员。安徽桐城人,其家五代教书育人,从教历时约150余年。

百年教育梦在传承的道路上

闵宇霖的祖父母深知“非教育不足以启迪民智,非革命不能改革政治”,所以他们走上一条既教书育人又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了,他(她)们都依然选择留在教育战线,祖父还荣获安徽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其父在低标准时期完成了中文本科函授,不惑之年,携子回母校完成专业定向进修,成绩全优。在省地教材组编教材,在大中学校教文史皆获佳评,并有特色。先后晋升为副教授、系主任,被选为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

闵宇霖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择业的第一志愿就是到高校任教。目前投身于能源新材料、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入选了上海市曙光学者、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等人才计划,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奖等荣誉。

“课程思政”的早期探索,教学方法各出奇招

闵宇霖的祖父是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曾任桐城中学校长。他擅长地理,兼通文史,诗词功底深厚,知识面广。他很重视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融成一体,突出地域特色,有时还插一个历史典故,诵一首即景名诗,在地理课上适当加点中国传统文化“佐料”。

其父教授历史,强调小学讲故事,中学讲常识,大学讲规律。他认为语文、历史学科的讲授,只有讲清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价值相融合,才能吸取精华,闪烁祖先的正气和睿智光芒。其父认为大学教师应当重视科研,促进教学,研究一个课题吃透一个课题,出成果,有创见。《诸葛亮再评价》一文被包括国家顶尖级《历史学年鉴》《新华文摘》等十余家书刊摘登,被认定为一种新观点的代表。

闵宇霖致力于教研相长。近年来承担科研项目20多项,包括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各类省部级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等。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4篇,论文SCI引用超过10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超过10余项。

艰难岁月里的师生情

患难见真情。1958年闵宇霖的祖父受极左路线迫害,大字报贴到床头,一位学生提着满满一篮子猪油猪肉等营养品送到他家,监岗查问,来者是谁,答复是:此是我家人买的,他代送来,接着就走了。祖父后来得知这是一位解放前闹学潮被他保护的学生。还是那个年代,有几位在四川工作的领导干部深深了解自己的老师,对祖父的处境,颇表不平。公道自在人心,祖父去世十年、二十年均有学生在《安庆日报》《安徽日报》撰文纪念他。

1997年一位在病房看望父亲的高干说:“我今天取得的一切都离不开你的教导”并说出了当年父亲和他闲谈时说:“古代的诺亚方舟淘汰了。今天的汽车、飞机都是流线体的,但都有方向盘,方向正,阻力小,格物致知,做人做事,第一方向要正,第二关系和谐。”一位曾在部队任职的领导对父亲说:“你给我们讲授的马致远写的《天净沙》那节课,是我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所听到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课”。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改单向灌输为共同对话,一旦有了忘年交之间的“情感场”,师生之间必有真情在,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都必有累累硕果。

一笔无人认领的工资

1983年闵宇霖的祖父光荣离休,民盟市委聘请他担任育才中学校长,年逾古稀的老人紧握手杖,不论炎天暑热还是冰天雪地都全力以赴,学校办得颇有起色,高考录取率近70%。学校按月给他发工资,他分文不收,理由是他离休已拿全额工资,不能再拿双份工资,自己是为贡献社会不是为金钱而来,学校只得将此存入银行。祖父去世后,民盟市委要其父领回钱款,得到的答复是“父命难违”,拒收分文。

(环化学院 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