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尝试“海上风电技术”弯道超车

尝试“海上风电技术”弯道超车
——上海瞄向深远海率先试水“海上公共电网”建设
2017年10月31日  作者:吴苡婷  版面:B2

  今天,清洁能源已经进入上海的千家万户,城市一半以上的市电已采用核能、水电及天然气发电等。作为一个沿海城市,上海地区也拥有了东海大桥水域和临港水域的海上风电场,每年两者的发电总量在5.1亿千瓦时左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上海科学家的雄心并不只是局限在此。日前,上海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第二届理事会一次会议在上海电力学院举行。与会专家透露,我国海上风电已经驶入发展快车道,上海正在国内率先试水深远海风电项目,不仅瞄准风能,还要广泛地收集潮汐能和波浪能。在不远地未来,一种特殊的漂浮式风机将源源不断地把遥远海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而海底电缆也将不断延伸,它们将从更深的海域把电能传回上海的陆地。

  由上海电力学院领衔的上海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于2012年,是上海市教委成立的第一批知识服务建设平台之一,并于2015年正式挂牌。

  上海电力学院校长李和兴告诉记者,依托上海电力学院雄厚科研实力,5年来,中心团队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300多项,合同经费近亿元。其中海上风电技术团队实力不俗,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优化设计已经处于国际领先的水平。团队与东海风电合作,打造了国内首个海上风电项目,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了2013年上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今天,向大海要能量已经成为欧洲一些沿海国家的电能发展趋势,特别在大西洋的北海地区,海上风电已经走向深海区域。柔性直流技术的突破使得风电远距离的海底电缆传输有了可能。”上海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上海电力学院副校长符杨介绍说,2015年市发改委牵头上海各大风电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希望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向更高水平的海上风电项目迈进。深远海风电项目被列入未来发展方向。

  符杨透露,上海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正致力于研发深远海漂浮式风机。漂浮式风机像超级浮标一样,通过刚柔并济的悬链、筋腱等系留海底,就算遭遇巨大台风也不会被刮走,反而会获得更多的风能和波浪能;同时配套海缆,运用分频或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不必升压的条件下长距离输电。

  “我们也希望想得更远一些,现在有陆上电网,未来我们能不能率先布局中国的海上电网建设,避免各自为战,节约使用海域资源,便于统一管理和统一运行维护;同时也逐步形成设计、制造、产能输出等的一系列规范,为推进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作出贡献。”符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