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魂立根教书育人——上海市百名教育劳模和优秀教师座谈会侧记


    
  本报记者 金柯
  
  昨天下午,本市百名教育劳模和优秀教师会聚一堂共话师德,交流育人体会,寄语全市教师:教育是一项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把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魂”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根”植入学生心间,是当代教师的首要职责。
  
  爱学生从心开始
  
  “你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他就会在你面前做什么样的人。”市民办高校系统师德标兵、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杨志霞老师认为,做好学生工作,最重要的是以心交心,以诚待人,发自内心地去喜欢学生,把他们当成朋友,当成弟妹。老师的尊重和重视足以引发他们积极、善良、正直的一面。
  走进学生内心,要从入学第一天开始。杨志霞在学生入校第一年里,每周四个晚上住在学校,和学生们一起自习;创设英语角,鼓励学生用新闻、猜谜、辩论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口说英语……如今,全班学生全部通过应用英语A级考试,70%通过大学英语四级。
  
  少说教多沟通
  
  如何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市优秀教师、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刘萍的心得是:如今的学生不喜欢教师严肃的脸、紧张的气氛和概念化的谈话内容,说教的效果只能事倍功半。
  和学生“谈心”要在语言沟通、思想沟通、情感沟通上“备好课”,情感是师生沟通的基础。这是刘萍从教的心得。学生皮皮(化名)曾经沉溺网络,正面劝导基本失效,怎么办?刘萍以大学生身份出现在皮皮的网络世界。从网上聊天开始,一步步取得孩子信任,通过教他网络游戏技巧,赢得他的佩服和尊敬。师生的距离拉近了,情感隔阂消除了,刘老师开始向皮皮介绍健康网站,告诉他上网要有节制,逐步拨正了孩子在电脑世界里的航向。
  
  教育是项大事业
  
  市劳模、上海电力学院“两课”教师李家珉教授认为:教书育人始于课堂。他要求自己登上讲台就要精神饱满有激情;上课做到内容丰富有信息,教学互动有交流。努力化原理为方法,化知识为德行。“浇花浇根,育人育魂。教师要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看待自己的工作,把职业当事业干。”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课外同样是学生思想道德养成的大舞台。市劳模、杨浦区少年宫曹建辉老师在民乐教学中,选择《苏武牧羊》、《二泉映月》、《洪湖人民的心愿》等凝聚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的曲目教给学生。他说:“思想道德教育无处不在,只要老师始终怀有一颗爱心,运用自己的慧心,就能引导孩子从爱自己、爱同学、爱父母升华到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爱我们伟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