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间”开启 我校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集智建言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20年1月以来,上海全市各区陆续进入“两会时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形成科创中心基本框架,引领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我校现任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以高度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认真履行好肩负职责,积极参政议政、集智建言。以下是我校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的提案或建言集锦。

李和兴: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李和兴委员在“关于推广智能微电网的建议”提案中指出,上海人口密集,用电量大,而开发新型智能电网系统,充分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同时综合利用余热等能量,既能实现节能,又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在我校构建的首个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投入使用后的结果显示,一年可节能高达30%左右。因此,他建议在上海试点推广智能微电网,并优先考虑高校、医院,以及能耗大的化工企业或工业园区、生活园区,在政府给予一定财政支持的背景下,预计可以显著降低上海能耗,大大降低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

在“建议在临港设立联合大学科技园区”的提案中,李和兴委员认为,临港新片区面临着大发展,但经济发展离不开技术尤其是协同技术的支撑,而临港现有海事大学、海洋大学和电力大学三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同时也有上海交大等高校在临港驻扎。他建议临港新片区设立联合大学科技园,由管委会提供场地和建筑,吸收部分与临港产业相关的其他高校加入,从而发挥新技术开发与交叉集成、招商引资、成果孵化、创业培育的合力,为提升临港新片区经济实力和产业能级做出贡献。

李艳玲: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协委员,上海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在“关于依托高校资源加强临港新片区文体活动一体化发展的建议”提案中,李艳玲委员谈到,临港新片区特别是主城区将成为当前上海一个重要的新增人口承载区,因此,文体设施等城市功能配套项目亟需加强。目前,新片区文化规划虽已启动,但存在着配套设施“空窗期”与居民文化需求的矛盾,地区高校数量虽然较多、文化建设基本成熟却未能形成有效合力和资源共享。她建议,由区文体旅游局联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协调区域内高校,整合并依托高校的文体资源,探索合理的开放与共享方案,推进临港新片区文体活动一体化建设。

李艳玲委员在“关于整合新区范围内的市级以上各类劳模/三八红旗手走进大中小学‘开门办思政’的建议”提案中认为,浦东新区作为上海最大的行政区,教育呈现出学校数量多、学生人数多、地理位置分散、教学质量参差等特点,大中小学难以实现“开门办思政”工作“齐步走”,构建“大思政”格局难度大。所以,她提出三个举措:一是通过与先进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合作,挖掘现有讲师资源存量,遴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的杰出代表,建立讲师资源库;二是打造一支具有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优秀讲师团;三是科学设置宣讲主题与课程模块,并根据讲师团成员专业领域或特色专长匹配到相关课程模块,为大中小学提供“菜单式”宣讲服务。

徐凯:上海市杨浦区人大代表,上海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徐凯代表在“关于对上海电力大学居民区(河间路1040弄1-17号、隆昌路416弄1-5号等)进行修缮改造的建议”提案中谈到,学校居民区河间路1040弄与隆昌路416弄分别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和上世纪80年代初期,配套设施陈旧,管理服务难度极大,且因多种原因,居民区一直以来均由上海电力大学的物业公司直接管理,因此学校承担了大量的社会服务工作,为定海地区及杨浦区的地区和谐、稳定工作做出很大的贡献。他希望区房管局等部门能帮助解决以下两件事宜:一是政府支持与资助对隆昌路416弄小区房屋进行“平改坡”项目改造,响应和解决居民提出的呼声;二是给予河间路1040弄房屋结构性大修及外立面的渗水、防水的改造支持与资助。

黄冬梅:上海市浦东新区人大代表,上海电力大学副校长

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提案中,黄冬梅代表提到,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浦东新区为我国营商环境优化树立了标杆,但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浦东新区营商环境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为此,她提出三条建议:一是发挥优势、提升标杆、拉长长板,营造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二是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着力提高企业获得感;三是加快行业协会发展,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作用。

王志萍: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电力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常务副院长

王志萍代表在“关于加快推进放宽居民阶梯水电气价中‘一户多人口’的认定范围的建议”提案中提出,在“新上海人”家庭中,父母因照看孙辈和养老等原因往往与子女一起居住,其中大多数父母以持居住证的方式长期定居。但现行“居民阶梯价格”规则中,关于“一户多人口”情况的认定均以本地户籍人口为标准,持本地居住证的常驻人口并不涵盖在其中。为减轻新落户上海人负担,建议加快推进放宽居民阶梯水电气价中“一户多人口”的认定范围,将“新上海人”家庭中父母加入“一户多人口”的身份认定,以此体现上海的精细化管理和人文关怀。

刘刚: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

刘刚委员在“关于城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议”提案中指出,为了增强老旧小区的安全度、舒适度、便利度和美丽度,应该从以下五方面努力:一是对于具有历史文化的街区要合理规划保留和改造方案;二是完善老旧小区的配套设施,定期检修硬件设施;三是加强宣传力度,增强施工的透明度;四是将小区建筑和设施进行统一的外观设计;五是应遵循注重安全、强调老年人归属感与参与感的适老设计原则。

在“关于通过改进临港产业园附近道路状况促进临港地区发展的建议”的提案中,刘刚委员建议,一是应该重视临港地区相关辅助道路的建设与维护;二是在主要的红绿灯口设立相关大车小车分流的方法;三是应充分考虑高峰期间左转车道的通行问题。

在“关于通过设立地铁绿色通道保障儿童出行的建议”的提案中,刘刚委员建议,要让孩子们尊严而又安全地通行地铁,从而消除“裹挟式”、“钻入式”等不正常现象对孩子们产生的对社会秩序的误解,可以在地铁闸机入口设立相应的绿色通道,设置软性物质的闸机扇门或开出一条由专人值守不设闸门的通道。

在“关于通过推广使用电子墨水屏减轻中学学生书包减负的建议”提案中,刘刚委员建议推广使用电子墨水屏阅读器,以此减轻中小学生书包越来越重的难题。

吴亮:上海市杨浦区政协委员,上海电力大学后勤管理处副处长

吴亮委员在“关于适量引入民营科技资本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提案”中说,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科技成果加以转化应用达到产业化的比例较低等问题,如何破题是目前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都要思考的问题。他建议:适量引入民营科技资本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是适量引入民营科技资本成立各类技术服务企业、技术中介企业;二是依托民营资本建设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队伍等。

夏太娣:上海市杨浦区政协委员,上海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在“关于推进杨浦区睦邻中心建设的建议”提案中,夏太娣委员认为“睦邻中心”以“方便居民生活,和谐邻里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对强化社区广大居民家园意识意义重大。杨浦区的睦邻中心建设取得了不少成就,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她建议充分利用“互联网+”,打造网络平台,从时、空两方面拓宽服务范围,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以解决服务空间有限,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


党委统战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