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上海电力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低碳用能与智能电力专委会、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绿电与储能融合零碳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临港举行。在本次论坛上,上海电力大学新型储能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该中心由上海电力大学、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低碳用能与智能电力专委会、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共建,校企联合致力打造绿电与储能融合创新高地。该中心的成立,是上海电力大学响应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重要举措,它将为储能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今后,该中心将充分发挥校企学科优势和产业优势,聚焦中长时储能技术研发、系统集成与工程应用,致力于解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中的储能难题,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支持工业园区零碳化转型
当前,“双碳”目标引领的能源转型已进入攻坚期。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亟需破解“靠天吃饭”的困局——风电、光伏的间歇性与波动性,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瓶颈。新型储能,正是破局的核心钥匙。上海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顾春华在论坛上指出,绿电与储能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显著提升能源系统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更将加速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破解消纳难题,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引擎,是驱动零碳产业蓬勃发展的澎湃动力,也是学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着力点之一。
在本次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推进绿电与储能技术深度融合”这一主线,分享绿电与储能技术前沿进展、零碳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和宝贵实践经验,共同研判未来技术路线与产业生态图景。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总监罗广生介绍了中长时储能的发展趋势及锂电池优势,展示了海辰储能在锂电储能方面的产业化成果。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魏伟阐述了利用绿电与二氧化碳制备航空燃料的新技术路径,展示了国内在电催化和合成气转化等关键技术上的突破与产业化前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唐浩介绍,“十五五”期间,新片区将率先推动区域新能源多场景应用和储能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引领价值的标杆性示范项目,有力支撑上海市能源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