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我校精心组织上电青年上好行走在中国大地上的思政实践课(三)

自202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以来,校团委与各相关职能部处、二级学院精心组织上电青年上好社会实践大思政课。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数理学院的立项团队走进基层、走向社会、走入乡村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躬行实践中凝聚奋斗合力,在脚踏实地中体察国情民生,让青春在社会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彩。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上海市桥下空间调研”实践队实地探访154处高架桥下空间,丈量城市隐秘角落,走访上海建工四建集团等企业签署共建协议,搭建合作桥梁,走进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科创小学宣讲,在孩童心间播撒城市规划的美好种子。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固’力智通·‘沪’助新农”赴宁夏固原实践队,以助力固原发展为目标,连续十年奔赴宁夏固原,聚焦智慧助农、科技振兴开展实践。通过走访交流、调研分析、创意设计等,挖掘地域特色,结合实际提供科学方案,旨在为固原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智慧港航”实践队汇聚政策、调研、技术与建模多元人才,锚定临港“双碳”目标,聚焦分布式能源优化与智能社区升级。以时间序列预测、动态调度算法提效光/风/氢能利用,借AI+联邦学习打破数据孤岛,构建智能服务平台。依托政策与企业调研,产出报告、论文及科普成果,打造绿色智慧标杆,为长三角一体化与“十五五”规划注入创新动能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沪电脉动,绿赋乡村”实践队把握乡村宅基地重建热潮,深入每家每户,了解居民用电需求变化趋势,让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精准定位,助力乡村产业升级、改善民生,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能源保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沪能绿居”实践队围绕能源环保,劳动教育,聚焦于居民、社区、企业共同协作,走访了书院、泥城、万祥社区进行问卷调查,走访了四季鲜花港学习生态知识增强了实践能力,走访了成电福智,临科智华等企业调研,并对社区的老人和小孩分别进行了绿色科技的分享以及劳动教育,致力于为提高居民环保意识,以及能源利用做出贡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启电途,绿色长三角”实践队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融合海岛电力、绿色电力与数据分析,探索区域绿色低碳路径。实践队走进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探寻场馆,调研当地历史文化与发展规划,开展社区电力课堂并进行问卷调研,分析用电数据以优化方案,推进校社、校企合作,设计“绿电芽芽”IP形象,制作系列文创产品,以实用有趣方式传播绿电理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沪医共济”实践队聚焦上海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跨区转诊负担重等痛点,以探索“中心-新城”协同模式为核心,致力于围绕市民就医体验,调研优质医疗资源在中心与新城的分布差异,助力推进布局均衡化 。通过精准捕捉市民就医难点,清晰呈现医资分布不均的市民反响,为后续医疗资源优化提供调研支撑,助力上海医疗资源协同发展迈上发展。

数理学院“云电先锋队”聚焦沪滇对口帮扶核心任务,践行“光扶滇北,电联沪滇”使命。团队深入云南滇北,在巧家县调研光伏提水系统,破解农业用水难题;在永仁县探索农光互补模式,助力产业富民;在东川区考察“光伏+生态修复”项目,见证石山披绿生“金”。实践队以专业视角记录沪滇协作成效,用科技服务地方,用行动展现青年担当。

校团委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数理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