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映沂蒙 电力青春砺担当——能机学院“沂蒙星火,电亮初心”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山东临沂开展学习调研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学校“沂蒙星火,电亮初心”暑期社会实践队自6月29日抵达山东省临沂市,历时九天,深入沂蒙革命老区,跨越沂水、蒙阴、沂南三县,以脚步丈量红色热土,用专业解码能源脉络。在此期间开展21场主题活动,走访8处红色教育基地,访谈6位时代榜样,调研4类能源电力企业,服务200余名乡村儿童,在“电力+红色”双线交织的实践中,深刻感悟沂蒙精神伟力,探寻电力初心使命。

星火淬炼:溯源沂蒙精神,筑牢信仰之基

沂蒙精神,是沂蒙革命老区这片红色沃土最深沉的力量源泉。实践队将”学习沂蒙精神”作为核心主线,在火热齐鲁大地,沉浸式体验并以实际行动追寻“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丰富内涵。

在沂蒙六姐妹纪念馆,红嫂后人徐美安动情讲述前辈“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感人事迹,成员们深刻理解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军民鱼水情。红嫂家乡旅游区的情景演绎与重走支前路,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成员亲历“举枪冲锋”,热血沸腾。

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内,华东野战军将士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的壮烈史诗,与明德英乳汁救伤员、李凤兰“永远的新娘”等红嫂事迹交相辉映,生动诠释了沂蒙精神的磅礴伟力。观看《英雄孟良崮》情景剧,成员们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

肃立于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纪念塔前,松柏无言,浩气长存。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献身的先烈鞠躬默哀,那份为信仰甘洒热血的浩然正气,深深烙印在每位成员心中。岱崮军工博物馆里,“家家碾火药,户户忙支前”的奋斗史与简陋工具中闪耀的“工匠精神”,更让成员们感悟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深刻内涵。 

电亮初心:融汇红色基因,践行电力使命

作为电力学子,实践队着力探寻”沂蒙精神与电力事业”的深度融合,感悟电力人的初心与担当。

7月1日,实践队一同聆听国网沂水县供电公司老党员苗华传讲述“户户通电”工程的攻坚岁月,深刻体悟电力人“忠诚担当、求实创新、追求卓越、奉献光明”的电力精神。这项“民心工程”由政府、企业与民众合力完成,免费为贫困户上电,生动体现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铮铮誓言,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建党精神和“党群同心、军民情深”的沂蒙精神在电力行业的完美诠释。

在国网沂水县、蒙阴县供电公司,成员们目睹了营业厅智能服务、精准监测调控等新时代电网创新发展,细节之处尽显“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民生承诺。与供电职工探讨新能源布局、电网升级与乡村振兴电力引擎,深化了对行业服务国家战略的认知。

华能沂水风电场的风机阵列、京普太阳能的光热光伏技术创新、蒙阴县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发电占比达三分之一)、黄山铺镇寺前官庄村“屋瓦生金”的光伏惠民模式、蒙阴祥泰能源有限公司兼具供电供热的双重民生功能……实地调研让成员们触摸到绿色能源和传统发电的蓬勃脉动和责任担当。沂蒙老区将红色精神化为绿色动能,用科技之光点亮乡村未来,印证了“当红色精神遇见绿色科技,青春力量投身乡村振兴”的发展真理。

薪火相传:对话时代榜样,赓续红色血脉

沂蒙精神生生不息,在于一代代人的接续传承。实践队有幸对话多位时代楷模,感受沂蒙精神在新时代散发的璀璨光芒。

红嫂后代徐美安扎根乡村,翻阅历史并结合母亲真实的事迹,数十年如一日为参观者免费讲解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殷切嘱托实践队成员要牢记历史,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不断奋发图强。新时代“最美兵妈妈”朱呈镕22年拥军万里行,收养孤儿官兵、建红嫂博物馆、作报告400余场,以“生命不息,拥兵不止”的大爱践行着“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新内涵。

“全国劳动模范”牛庆花和实践队成员们分享了她从农家女到电商达人,带领乡亲致富的奋斗历程。她坦言是党的好政策给了她机遇,展现了沂蒙人民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乡村振兴中散发的璀璨光芒,更是新时代“沂蒙六姐妹”精神的生动延续。

亲自经历“重走支前路”“跟着团长打县城”,沉浸式体验那段历史,方知革命时期的不易。红嫂家乡旅游区副总经理闫纪锁分享其不为名利、只为传承红色初心的坚守,让成员们看到红色宣传教育在新时代的“守正创新”。

铭记荣光:献礼抗战胜利,砥砺强国之志

实践队来到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此地作为中共山东核心枢纽,有“华东小延安”之称。在抗战中扼守要冲,输送兵员,支撑战略,为民族解放立下不朽功勋。《大众日报》创刊地的“一手握笔、一手拿枪”精神,160余位乡亲为保护报社牺牲的壮举,是党群生死与共的永恒丰碑。

孟良崮战役虽发生于解放战争,但其展现的军民一心、英勇无畏的精神,与抗战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缩影。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安息的英烈中,更有无数抗战先驱,他们的牺牲铸就了今日和平。

从战时军工(岱崮军工博物馆)到和平建设(三线建设遗迹),沂蒙精神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焕发新光。巍然矗立的毛泽东主席雕像,无声诉说着从苦难辉煌走向繁荣富强的艰辛历程,提醒青年一代铭记历史,开创未来。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能源强国,就是新时代青年的“新三线”!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樊亚轩 仝晶晶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