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机学院“氢”车“输”路社会实践队开启西域氢都能源探索之行

6月30日,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氢”车“输”路社会实践队踏上征途,跨越三千余公里的壮阔山河,抵达资源丰饶的新疆,展开了一场关于西域氢都能源发展的深度探索之行。

乌鲁木齐:氢能输送与管网建设的智慧碰撞

实践队的首站是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输油气分公司。

在这里,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公司作为国家能源大动脉的重要角色,以及其在管道网络布局、技术创新和氢能输送领域的领先地位。座谈会上,双方就新疆高沙尘环境对管道的影响、长距离输气浓度梯度变化等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共同展望了氢能输运产业的广阔前景。

随后,实践队走进俊瑞绿氢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亲眼见证了从光伏发电到电解水制氢,再到绿氢广泛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座谈中,双方围绕电解水制氢技术的普及路径、绿氢储能的广阔前景等热点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为未来的校企合作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为了解新疆电网在电源结构、新能源装机、跨区电力输送等方面的现状与规划,实践队走进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座谈会上,队员们就绿氢产业、区域能源帮扶政策等议题与企业专家进行深入交流,深刻感受到了新疆电网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探索成果,并对新疆电网运行及未来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克拉玛依:历史与现代交织的能源之城

7月4日,实践队抵达克拉玛依,首先拜访了华电克拉玛依发电公司。

座谈会上,专家们分享了火电机组的创新技术,探讨了掺氢燃烧发电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行性,为队员们提供了宝贵的职业规划建议。

会后,双方签署了共建协议,并共同见证了“大学生思政理论实践课教育基地”的揭牌仪式,为校企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践队走进了克拉玛依区红色记忆展览馆。在这里,陈健馆长用他几十年来收藏的红色藏品,为队员们讲述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

从毛主席雕像到党对克拉玛依的重视与援助,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事迹,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让队员们深受触动。

随后,实践队前往克拉玛依博物馆和科学技术馆参观学习。在博物馆,队员们追溯了石油历史,感受了克拉玛依精神的伟大;在科技馆,他们了解了全球油气分布、克拉玛依的生态与产业规划,还体验了前沿科技带来的震撼。此次活动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克拉玛依的历史文化、石油精神及科技发展,为后续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深入了解克拉玛依氢能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实践队还前往了克拉玛依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与团区委就氢能产业发展、青年创业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就克拉玛依氢能产业的独特优势、沪克对口帮扶的显著成果以及青年创业项目的创新思路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后续的校地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实践队还参观了中核汇能新疆公司克拉玛依光伏电站,深入了解了光伏电站的运营模式、市场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在座谈会上,双方就新能源发电技术、储能系统等前沿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队员们受益匪浅。

实践之行的最后一站是新疆氢能港展厅。在这里,队员们被各种氢能设备模型深深吸引,全面了解了克拉玛依氢能产业的上中下游发展规划及“西部氢都”的宏伟蓝图。

座谈会上,专家们与队员们就“风光氢储一体化”战略、跨区域氢能输送的成本控制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为队员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思路。

此次上海电力大学“氢”车“输”路实践队的西域氢都探索之旅历时九天,从乌鲁木齐到克拉玛依,队员们不仅走访了多家知名企业,深入探寻了氢能全产业链的发展现状,还深刻领略了石油精神与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表示,将把此次行程的所见所闻转化为青年智慧,积极助力校地、校企合作的深化拓展,为推动新疆新能源基地的建设、服务国家能源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供稿